查看原文
其他

瞭望|高质量发展空间何在?如何释放潜力?

《瞭望》新闻周刊 瞭望 2021-03-06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高质量发展,指的不仅是经济总量规模的进一步上大台阶,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国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提高经济的竞争力特别是创新力,释放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巨大潜能,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必须加快推进消费主导型经济发展,通过深化改革疏通制约消费增长的各种淤点堵点,释放超大的消费市场潜力

 充分释放高质量发展的潜力,必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和制造强国,显著提高国家的整体创新能力,并使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深化改革释放高质量发展潜力

文 | 王小广

作者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研究员

  

  高质量发展是历史交汇期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十四五”规划建议的新主题。与过去的五年规划建议不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第一次把高质量发展作为五年规划的主题,是发展主题的升级版,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实现高质量发展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高质量发展,指的不仅是经济总量规模的进一步上大台阶,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国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提高经济的竞争力特别是创新力,释放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巨大潜能,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高质量发展空间巨大。主要体现为两大显著优势将进一步显现:

  

  一是我国无与伦比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主要是消费需求潜力极为巨大,这是支持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强大需求动能。从中美比较来看,2018年,我国居民消费总额为美国的37.6%,比GDP占比落后28.5个百分点,即我国GDP规模已达到美国的2/3以上,而居民消费市场仅为美国1/3略强。按照大多数经济学家预测,我国GDP将在2030年前后超过美国。如按常态发展,我国居民消费总额赶超美国将滞后于这一时间。2018年我国人均居民消费仅为美国的8.8%。如果实现人均消费水平的赶超,届时我国的消费市场规模将是美国的3倍以上。就经济发展来讲,滞后就是潜力。为保持未来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有效应对美国对我国实行全面战略遏制政策,有必要在未来15年内努力实现GDP和最终消费总量同步赶超美国。这就必须加快推进消费主导型经济发展,通过深化改革疏通制约消费增长的各种淤点堵点,释放超大的消费市场潜力。

  

  二是人力资本是我国的另一大战略优势,尽快将其转化为强大的创新能力,是全面提升我国经济发展质量与水平的关键。我国人口数量红利已经消失,且老龄化趋势对发展带来的压力正在显现,但人口质量红利(人才红利)却极为巨大。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和2020年《中国统计年鉴》有关数据计算,目前我国累计大专以上学历人数达1.8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2.9%,且每年按800多万人递增。这笔巨大的人力资源如果都能转化为创新动力,我国的创新能级将远超美国。以上两大优势正是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的强大基础,关键是要破除各种体制机制性障碍,在“十四五”攻关期取得根本性突破。

  

  进一步来看,高质量发展潜力的释放,既要在需求端发力,又要在供给端发力,近期特别要在培植强大的内需体系上着力,尤其要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促进内需潜力的释放,为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的需求支撑。

  

  释放内需潜力,要多用改革的办法,多在畅通经济循环中想实招,多在优化消费环境上下功夫。《建议》指出: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

  

  “全面促进消费”这一提法不仅是五年规划建议中第一次把扩大消费放在重要的位置,而且是从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高度予以重视,扩大消费成为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

  

  我国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投资主导的经济已经转为消费主导的经济,要素高投入主导的经济已经转为创新驱动的经济,工业主导的经济已经转为服务业主导的经济。这些转变最重要的基础就是内需体系结构的变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提高,越来越成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正因为如此,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已逐步由偏重于刺激投资转向扩大消费和促进就业,“十四五”及未来15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一步期间,这一特征将会愈加明显。在宏观总量调控的基础上,要更多地用改革的办法促进消费与投资增长,要更多地用优化宏观环境特别是优化营商与便民环境的办法稳定消费与投资增长,要更多地用理念创新和优化结构的办法促进国内市场升级发展。

  

  要把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与扩大就业作为稳经济、促共同富裕的重大国家工程。扩大消费最关键是要增加居民收入,特别是要让中低收入家庭有购买力,使中高收入家庭提高边际消费倾向。

  

  深化以税收结构调整为主的分配体制改革,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税收结构改革重在提高直接税的比重,新征财产税和进一步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

  

  深化影响居民消费行为的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消费性金融环境。一方面,按照“房住不炒”定位和“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政策”的新要求,改革住房金融体制和政策,促进住房消费合理化。另一方面,改革和完善消费信用体制,促进消费信用合理化发展。当前扩大消费,必须坚定不移地抑制房地产泡沫化发展,遏制投资型或投机型消费信贷需求。只有坚定地遏制投机型消费信贷增长,才能畅通“收入—储蓄—消费”循环,把住房过度消费所带来的“挤出效应”降至最低,促进非住房消费特别是升级改善型消费较快增长。

  

  全面振兴街道经济,激活传统商业,提高居民消费时空便利化水平。做好长期性的城市更新规划,把振兴街道经济放在城市更新规划的核心地位,使街道经济既保持传统魅力,又焕发生机。从长计议、下大气力解决街道停车问题,使城市街道更有利步行、休闲。通过旧城改造、城市空间优化,有计划加大停车楼、停车场建设力度,着力解决街道乱停车问题。制定保护传统商业特别是小商业的法律法规,扩大便民的中小商业的生存空间。大力发展具有各地文化特色和创新创意内涵丰富的“夜经济”。优化节假日制度,使假日经济更加多样多姿。

  

  充分释放高质量发展的潜力,还必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和制造强国,显著提高国家的整体创新能力,并使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一方面,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着力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关键是降低投机的回报率、提高创新的回报率,真正形成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着力激发市场活力,依靠市场竞争和政府战略引导全面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着力在东西南北中培育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中心城市,在全国乃至全球发挥创新的引领和标杆作用。另一方面,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基本建成现代化产业体系,使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LW


刊于《瞭望》2020年第46期


延伸阅读

☞ 瞭望·五中全会|重在筑牢强国基础

☞ 瞭望•五中全会|一次意义深远的战略升级

☞ 瞭望•五中全会|“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怎么做?

☞ 瞭望•五中全会|重大决策风险评估制度护航“十四五”

☞ 瞭望•五中全会|未来五年,“城归潮”如何为乡村振兴赋能?

回复“五中全会”/“十四五”,阅读|瞭望“十四五”系列报道|


长按上图,订阅《瞭望》新闻周刊

瞭望新媒体,给你权威的新闻洞察力

总监制 | 史湘洲

监 制 | 潘燕

编 辑 | 喻千桓


如有收获,请点一下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